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七零年代重生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了家,一凉水下肚,宋逢辰歇了好一会儿,这才动手拆起了陈炳文送给他的东西。

    最上头是一盒茶叶,目测不超过三两,看成色,应该就是之前他在陈炳文那儿喝到的二十四年普洱生茶。

    两听五十支装中华牌香烟,还有十几包十支装,二十支装的铁盒烟。

    一小包冬虫夏草,一斤左右。

    一根人参,五十年左右的。

    两瓶茅台酒。

    一方砚台,润滑细腻,一半雕刻着祥云,看着就吉利。

    还真就是什么东西都有。

    最底下是一个木盒子,打开一看,入眼的是一沓大团结。粗略的数了数,小二百张,两千块。

    就这么两天的功夫,宋逢辰的荷包翻了一倍。

    高人宋逢辰十分俗气的想着,这买卖做的还真就不是一般的值。

    他啧了一声,心情格外舒畅。

    藏好东西,宋逢辰怀里揣着那个绒布盒子,手里提着小半斤冬虫夏草,踱着步子,去了牛棚。

    36、第三十六章

    郑德辉的医术没得说,在他这将近两个月的精心调养下,牛棚那边五个病人里除了之前病重的赵成于赵老爷子和一位刘老先生,其他三人先后也都大好了。

    这几个月来断断续续的接触中,宋逢辰对这些人的身份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郑德辉就不用说了,出自国医世家,家学渊源,思想上并不因循守旧,年轻的时候留过洋,所以也会点简单的西医。

    至于徐俊民和赵成于两位老爷子,都是政府高官出身。出事之前,一个是民|政部部长,一个是文|化部部长。

    剩下的三个人里面,那位病重的刘老先生曾是晚清政府送往花旗国的最后一届公派留学生,当过十几年的地质调查所所长。

    一位韦老先生,年轻时做过大公报的主笔,因为言行过于激烈,被当局者追杀过好几年,后来隐姓埋名进了京城大学,当了大半辈子国学先生,桃李满天下。

    一位郭老先生,祖上曾是富甲一方的乡绅,在西方国家游学了将近六年,深知实业兴国的道理。回国之后,陆陆续续的创办了七八家工厂,现在鼎鼎有名的户市电筒厂以前就是他家的。

    宋逢辰到的时候,郑德辉正领着几位老先生坐在房前的空地上编织蔑匾,编好的蔑匾可以拿去和村民们换粮食或者其他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蔑匾主要是用来烘制蘑菇、笋干、腌菜什么的。到了雨季,正是出蘑菇和竹笋的时候。因为成天见的光下雨不出太阳,只能靠炭火来烘干蘑菇,所以村里头家家户户都需要蔑匾。

    这是郑德辉他们往年重要的收入来源。

    “徐老爷子,郑老先生……”宋逢辰走过去,一一打招呼,眼角的余光却直勾勾的落在徐舒简身上。

    徐舒简蜷了蜷手指,不自在的挪开视线,唇角微弯。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