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陈芷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冷不丁的回头,心上一惊,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四年的本科生涯即将落下帷幕,这帷幕轻且淡,叫我不晓得如何咀嚼那曾经拥有却即将逝去的味道,那味道如四月桃花,也该到了凋谢时刻,只是不期然会这样快,这样让人不知所措。

    我不知道该如何为过去的四年写悼文,胡乱涂了几千字的草稿,也被很不满意的丢进纸篓,是啊,区区几千字怎能诠释四年的光阴故事?我也不知道如何为未来勾画一幕蓝图,曾经在深夜里畅想过的情景,却总被下一日颠覆,如果未来可以自由书写,又怎会有那许多无助之人等待戈多呢?光阴的故事不能重演,戈多也从不会光顾只会等待的人,只是“毕业”二字来的这样突然,仿佛昨日便是兴奋的踏进大学校园而今日便要惨淡离开,又仿佛今日还未褪去骨子里的书生气而明日便要屈身去沾染那厌恶的铜臭味。但是我知道,不管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们还是不期然地来到了这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也不论选择了哪个方向,都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至于是否有尽头,那权且看每个人的造化了,并且,若在崎岖山路上偶遇挫折,不妨看看身后的脚印,想想那些年自己的光阴故事

    我的大学,在江南的一座小城--镇江,初来时,怀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冀望四年的象牙塔式生活恰能丰富我浅薄的见识,并可感知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且儿时便刻在脑海里的江南印象亦可得到一斑印证。时间的魅力便是催生一切,解释一切,不论我多么努力的口是心非,也不能篡改我对这座城市的真实想法。如此说来,这是一段极其复杂的过程,从一踏上这篇土地,便是半点好感也无,尤其是呆了一年后更是恨不得立即飞回家乡,可是四年下来,在这个即将离别的时刻,倒是很不舍这座城市,习惯真的很可怕,我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而回忆又是难以割舍的,只是未来充斥了x个不确定因素,而时间又极欲不适时宜的证明其权力的不可更改性,于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许会渐渐将它从我的记忆里抹去吧

    我的大学,便是在这座城市的郊区,不靠近焦山,亦与南山、金山着实有段距离,唯一的好处便是距离落后掩盖文明程度的市区甚远,风景倒很怡人,虽无南山之俊秀旖旎,也无焦山之典雅尊贵,更无金山之佛香满堂,却自有一番独特韵味,足可供读书人怡情养性,亦不会滋养沉溺与奢华之风气;校园虽是极小的,来往于图书馆之间步行却不费时,同乡好友之间亦可长于交流;其虽偏僻,交通却也便利,1元硬币便可畅游全城;基础设施虽简陋非常,倒也足够教学之需,而极高的绿化率很好的填补了这方面的缺陷;虽无国内首屈一指之专家教授,师生感情之融洽亦可称作长久之美好记忆吧我这样写,并非歌功颂德,也无意于一味对过去的故事作积极的铺垫,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的思想渐渐成熟,尤其在回忆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认同多过指责,在怀念一些人一些事的时候也总会不讲道理的把悲的、喜的都当成一种美好的存在来陈述,此刻的我便是这样一种心境:对于这一段人生旅程,我一再强调人生是一趟单程列车,只有从起点至终点的单向车道,因而在回忆的时候是敬畏多过轻视而亲切多过厌恶的,因而在拾捡光阴碎片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掩埋忧伤而珍藏快乐。

    酝酿了一个时辰,这是极其艰难的过程,正如前文所述,想要用只言片语来诠释四年光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直面这样一段旅程本身所需的勇气,已在学习生涯中养成,在具备了这一系列包括心理与智慧成熟的条件时,方可理性与感性兼备的认识我的这段大学生活。

    从数据上分析,我的大学时光被我挥霍了。仅英语六级与计算机二级便使我颜面无存,每每谈及此处,心里自然酸苦起来,甚至泛滥成灾;而且可笑的是,我的专业课基础薄弱到几乎为零,这实非故意贬低自己,四年前的一着走错(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至今仍是耿耿于怀的,上课自然是不能认真听讲的,课后的读书时间也被小说与诗歌分割,但每次考试却能有不错的发挥,这是学校的弊端所在,却非我等之幸,长此下去则祸害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也未能找到一个恰好的连接点,仿佛两者永远是分离在茫茫海面上的孤岛,总不能二者兼顾,而由于我最终未能屈从现实,理想亦未茁壮成长起来,现实却越发极具压迫性,日复一日欺压身体、侵蚀魂灵。这么说来,四年来我是惨不忍睹的,其实不然,数据上的分析往往会对现实情况造成诸多误解,智慧的成长也并非数字能够体现,在潜移默化中精神境界的提升即是修道过程,一旦达到化境,便可得道,此过程虽非一蹴而就,却可在某个阶段上展露其个性,譬如说,我之世界观与初入大学时相比便是不可同日而语,而我之精神境界亦有质上的升华,至于看待生死问题、理想与现实问题亦有不同程度之改观,这种种善果全赖大学期间,虽有懒惰之处,亦曾付出辛勤耕耘,佛家法理博大精深,其因果循环之法虽系宗教宣传,却可论证人间事件。

    精神境界的提高有赖于知识的堆砌,我对专业课的厌恶之前骨子里有之,行为上却敦促我挖掘自己兴趣上的潜能,此兴趣虽自古有之,在高三之前却仍是模糊的萌芽状态,直到进入大学需要找到一种与专业课相抗衡的精神力量的存在,才渐渐崭露头角,这从四年下来写就的六本日记与两本浅陋诗集可窥见一二,不论是课上课下的读书时间,我是极推崇小说与诗歌的,四年下来看的书虽粗略只有百本,然而古人便有云,书不在多而在精,则被我奉为座右铭,平日里读书虽进展缓慢,却是用心在读,并非纯粹的消遣行为,于是日积月累,便形成今日之功效,虽现下少有建树,却也并不急切于证明自己,一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