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宦海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臣哭君前要人扶起天下有如此的礼法吗!”

    高爽万万没有料到平日和自己井水不犯的中书舍人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语塞气得脸色通红心中愤怒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君尽孝的念头。

    于是当朝中群臣召开会议讨论丧礼问题时高爽的机会来了他引经据典振振有辞:“汉文帝从权也要三十六日;先唐高宗之丧期始服二十七日本朝也按此例。先帝遗诏虽然说三日释服但为人臣子但克尽孝道所以老夫认为:臣子应同太子一样守丧二十七日。”

    高爽是顾命七大臣之一现在幼帝还小顾命大臣自然权责更重他的话虽然很多人不赞同但也不好出言驳斥。

    而“中书舍人”杨钜却似乎和这老头对上劲了不依不让道:“先帝遗诏‘天下吏人三日释服’并无朝臣庶人之分更无内外有别之意。三天就是三天。除天子外皆应释服。”

    高爽气愤抓住遗诏中的“吏人”字眼道:“吏乃官员所自行任命者与公卿百僚岂可等同!”(“官吏”:官、吏官指官员吏指胥吏也就是普通办事人员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称呼。)

    杨钜力辩道:“《左传》中‘委之三吏’就是指三公难道历史上常称的‘循吏’、‘良吏’也是胥徒之辈不成?!”

    高爽说不过“牙尖嘴利”的杨钜只能表忠诚道:“礼制无非人情。当今公卿大臣无不备受皇恩若与百姓同制于礼何安?”

    杨钜也拿出杀手锏:“如此则置先帝遗诏于何地?遗诏可改孰不可改?”

    两人相互力争辞色凌厉吵得不可开交。“左仆射”高爽刚刚被先帝委以重任尤其不能忍受中书舍人这种强硬的挑战自己威信的态度而杨钜誓死捍卫自己的“言论权”也摆明不能赞同高爽的顽固。

    余下朝臣表情不一心中各有思虑除高爽外其他六位顾命大臣:“中书令”窦刚在念宗临朝时便为第一宰相位高权重如其开口必能平息干戈但杨钜乃是窦刚女婿如果赞同杨钜之意别人会说其徇私护短;如果赞同高爽贬斥女婿自己的权威必会受到打击以后还何以服众?

    其余几位:除了还远在北疆的兵部尚书加“同平章事”武宗元外都是老谋沉稳之徒在此政治动荡之际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能看得窦刚和高爽拼个两败俱伤或许还会有人高兴。

    既然旁外众人都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想法高爽和杨钜的争吵自然不可能有结果会议结束后高爽立即上表皇太后认为“中书舍人”杨钜率情变礼轻改国典有悖于臣子之道请求给予贬职潮州刺史的处分。

    礼仪是不可偏废的否则就失去了立国的基础能否极尽礼事也是衡量小太子可否担当国家重任成为新一代天子的重要标准。礼法在理论上既是一种不可轻改的制度便往往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微妙的工具谁能善于利用谁就能取得想当然的胜利。

    杨钜为国事不避嫌疑而勇于谏言却无奈碰上了高爽这个守旧的老顽固这种事情闹到台面上吃亏的当然只可能是年轻气盛的杨钜。

    太后接到高爽无疑是过分渲染的奏章时很生气:这个杨钜生为人臣岂可如此轻论礼制!不过太后虽然认为高爽的忠诚可嘉但也觉得为国家大计着想援用先朝从权的旧例还是必须的再者杨钜又是窦刚的女婿不看僧面看佛面以后自己这孤儿寡母还要依仗人家出力辅助不能一下得罪死了。

    因而最后的朝议是:贬杨钜为潮州刺史的处分有点过重了于是御旨将他贬为洛阳少尹(而这便不能称之为贬了只能说是平级调换)而丧礼依照二十七日旧制施行另外又参考了窦刚等老臣的意见后否定了高爽提出的为先帝举丧取消今科新官员授职的建议等到丧礼完毕马上责令吏部尽快完成官员选授工作。

    朝廷中一番激烈争论终于表面上归于平和高爽似乎是占了便宜心中却有些惶惶然毕竟他的本意不是要和“强宰相”窦刚过不去但不管如何这个过节似乎已经是结下了。

    丁晋应该感激“中书舍人”杨钜如果没有他的勇于献身或许朝廷真会依照高爽的建议取消今年的新晋官员除授那样的话他就不得不再等待一年而明年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子?谁又说的清。

    闲话少提很快吏部授职的公文便下达下来拜消息灵通的韩泰帮忙丁晋算是最早一批拿到“任命通知”的人选派的职位不是太满意他被分配到了河东道汾州下属的一个中县—平遥县任“见习主簿”职务。

    见习也就是先试用一段时间称职者转正不行的调岗、降级或罢归原职;只有极少数人因皇帝或权臣宠信才可能跳过试用一经授职便能得“真除”(实职官)但往往被舆论诋为破坏制度。

    说是“试职”其实也就是走个过程因为安排的都是一些次要的位置(比如州县长官的副手和属下)一方面是考验你的办公能力一方面也是出于保护新晋“菜鸟”的考虑重要之事自有上面长官拿主意、定决策而你需要做的也就是执行如果称职或者才华出众那离你专为正式官员很快大部分都会顺利通过然后转为正xx称正式授职。

    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也有那实在扶不上墙的“庸才”或者任职期间出现差漏的倒霉鬼只要主官最后的评语极差那么对不起你的前途恐怕从此就渺无希望了。

    再说丁晋的遗憾因为汾州属于北方在现在的山西境内和他的家乡洪州相距千里对于想顾家的他来说确实不是一个理想的任所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按照《职官令》的规定官员出于“回避”制度是不允许在人情熟悉的家乡任职的不过分配到这么远也让丁晋暗叹自己的运气真是太糟糕了。

    接到“通知书”下一步就得向吏部报到去了到了吏部登记核对审查身份无误后由吏部尚书—刚刚卸任的宰相王博大人亲自给“旨授”也就是“委任书”这是一份由“中书省”起草由“门下省”审核再经“尚书省”吏部加盖大印后颁给新官员的证明文书上面指明了授某人为某职。

    当然仅有“旨授”还不够还需要再经过一番麻烦的手续领取“告身”也就是“官员身份证”前者“旨授”指明某人授某职后者“告身”证明持证人就是某人上面不仅有你详细资料甚至还有容貌的描述拿着这两样东西你才能赴任才能证明你就是前来上任做x职位的谁谁谁。

    晕头转向地搞完了这些麻烦的文件等领取到官服摸着上好衣料的那种柔柔感觉才让丁晋清醒过来:从此刻起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朝廷官员了自己已经踏入了在外人眼中神秘且变化无测的官场宦海。

    正式被授职后丁晋很快便得离开长安他的情况又和裴居道不同按照制度朝廷诏令下达后所任命的官员必须尽快走马上任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到达目的地”的时限如果出将受到严厉惩罚。

    在以前等待授职的那段苦闷日子丁晋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到了离别的时候却又恨不得时间停止流动但是这终究是奢望吃过送别宴醉酒谈笑拜访友人走动亲近的几名京城官员不过数日已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

    韩泰和裴居道及还在京城的几位朋友在长乐驿外十里亭为丁晋送行送别前似乎蕴有千言万语要娓娓倾诉可真正道别的时候只剩下一句:三郎前程保重!

    丁晋心情复杂地和几位友人一一道别众人喝过一杯浊酒强言欢笑地闲聊数句那边驿站的“官马”已经备好按照制度朝廷官员上任由官驿负责沿途一切食宿住行可以骑乘驿站快马沿途更换从而保证新官以最快的度到达任所。

    等得不耐的驿丁已经开始在附近转悠长乐驿是一个非常繁忙的驿站每天要迎来送往太多的达官贵人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允许一个还没上任的九品小官耽搁太长时间?

    丁晋苦笑一声道:“诸位兄长小弟要上路了!”

    众人黯然裴胖子也没了往日的欢笑神情沉声道:“三郎到了任所就马上写封信来让大家放心可好?”

    丁晋点头郑重地道:“小弟谨记!”

    分配到大理寺任“评事官”的进士仲隘斋这时道:“青云汾州地处黄河支流交叉之地地势复杂附近又多归附异族民风彪悍你上任了可要多加小心啊!”

    “谢仲兄提点。”

    “家书可出去了?可莫让亲人担心挂念!”沉稳敦厚的“礼部令史”沈微关切地问道。

    “沈兄勿为小弟挂虑家信昨日。。。昨日已出。”

    丁晋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哽咽自年时离家外出到现在已将近七个月时间自己不孝金榜及第了却不能回家看望一下殷切盼望的父母和兄长姐姐还有那已经有孕在身的温柔妻子而这次去汾州赴任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积攒够休沐时间(丁晋现在是九品小官还没有带家眷赴任的权利)好回家看望一下亲人在这与友人别离的黯然时刻被提起家中之事就更觉得格外伤感。

    “韩兄拜托你的事就麻烦兄长了!”丁晋不想引起朋友们的伤感转移了话题问道。

    韩泰点点头没有说话有旁人在场这件事情也不好当面提及。

    两天前从许昼口中知道了消失无踪的元本才原来一直呆在青楼粉院里醉生梦死因为银钱短缺已经欠了老板一屁股债许昼遇到他的时候正好被老鸨撵出门外遭打手暴揍虽然见他可怜最后还是为他垫付了债务但许昼却表示以后再不会管这个烂人。

    韩泰听后也很生气对元秀失望得很可三郎坚持认为元秀是大考失败灰心失望下才选择这等方式逃避堕落如果自己等人不帮他他就真得没救了考虑到和他仓促见面恐怕元秀会羞愤激怒于是请人为元秀安排在了一处旅店居住并写了封言辞切切的信加上几贯钱交付给韩泰让过几日等到元秀心情平缓了再送给他希望他能醒悟过来把精力放在课业上以期来年大中。

    韩泰虽然不赞同丁晋为一个“扶不起来”的人大费周折但心中还是感动他对朋友的真挚情谊于是答应一定会劝导元本才改过自新不会辜负三郎的重托。

    除了珍重还是珍重该说的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句话日已当午再不能拖了丁晋沉声道:“诸位大兄来日我等再聚小弟这就告辞了!”

    说完丁晋转身来到驿马前翻身上马在众人挥手中马鞭挥起一骑绝尘向远方而去。

    765年7月某日洪州丁青云以新科进士吏部铨官朝廷制授正九品身份赴汾州上任“见习主簿”也是这一年大周念宗皇帝驾崩年仅十岁的周慧帝继位。

    (第二部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